2025年加快中国居住建筑低碳转型的政策路径:欧盟经验启示
栏目:居住建筑 发布时间:2025-09-09 11:24:02

  

2025年加快中国居住建筑低碳转型的政策路径:欧盟经验启示

  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加快中国居住建筑低碳转型的政策路径:欧盟经验启示

  该报告围绕居住建筑低碳转型展开,对比欧盟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能耗现状、脱碳路径及政策措施,旨在为中国提供经验借鉴。

  欧盟设定2050年气候中和、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削减至少55%的目标。2022年建筑占欧盟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4%,居住建筑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25.8%,供暖占住宅能源总消费63.5%,且能源结构依赖化石燃料。欧盟面临建筑存量能效低、改造进展滞后且质量参差不齐的挑战,其脱碳路径以深度节能改造和取暖电气化为核心,同时推动区域供热系统整合低碳热源,但转型需应对改造率、经济性及政策协调问题。政策方面,欧盟有《欧洲绿色协议》下的“减碳55%”计划等顶层设计,《建筑能效指令》要求成员国制定长期改造计划并更新能效目标,还通过EU ETS1、即将运行的ETS2等定价机制,设立社会气候基金及成员国能效基金,完善建筑能源法规与信息公示,提供财政激励并建立一站式服务等信息支持体系。

  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。2022年中国既有居住建筑总面积超570亿平方米,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3.7亿吨,占建筑领域总排放近60%。农村建筑存在保温和能效问题,脱碳路径包括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标准、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及发展低碳供暖系统。政策上,中国以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为核心设定节能目标,通过“五年规划”支持,定价机制上全国碳市场暂未纳入建筑行业,推行分时电价等鼓励清洁供暖,有建筑能效标准和信息公示体系,但农村建筑曾豁免能效标准且信息公示自愿,财政激励集中在清洁供暖试点城市及城市更新项目,农村补贴侧重燃料替代。

  报告指出,中国可借鉴欧盟经验,推动建筑节能标准从相对量向绝对量转变,扩大能效标准范围并提升灵活性,加强信息咨询服务,优化财政激励计划,探索碳定价机制,同时加快供暖按计量收费过渡,推动集中供暖源脱碳,以加快居住建筑领域脱碳进程。